图片不存在

公司动态

青海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青海省全域应用试点活动年工作方案》的通知
时间:2024-04-16 人气: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青海省全域应用试点活动年工作方案

    为深入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扎实开展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以下简称“国家平台”)青海省全域应用试点工作,推进国家平台应用从规模应用向质量效能跃升,决定在全省开展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深化应用活动年(以下简称“活动年”),特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国家平台全域应用试点为总牵引,加快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推进数字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应用,赋能青海教育高质量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数据赋能和育人导向相结合。利用国家平台海量的优质教育资源和丰富的应用场景,研究探索数字环境下的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路径,深度开展数据驱动的精准化教育教学,实现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的有机结合,促使因材施教的传统理念变成普遍现实,助力个性化学习、终身学习和教育现代化的实现。 

        坚持广泛应用和提升质量相结合。推动国家平台在教、学、研、管、评等方面的深度应用,使国家平台成为师生离不开、用得上的教学好帮手,构建教育教学新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发掘推广国家平台应用典型案例,在教师研修中加大对国家平台使用的培训力度,提高国家平台应用整体质量水平。

        坚持全省统筹和各地探索相结合。省级从教学场景、数字基座、资源建设、教育治理服务等方面整体规划布局,一体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引导市(州)、县(区)、学校围绕深化国家平台应用和成果凝练推广,推动改变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学校治理,着力打造教育数字化新生态。

        (三)总体目标 

        以国家平台全域应用试点为总牵引,以国家平台的优质资源、丰富场景、实用工具为载体,以实践应用、赛事活动、课题研究、案例选树、教师研训等为抓手,组织各地各校依托国家平台不断丰富完善应用场景,把国家平台优质资源和工具有效应用到教育教学全过程,优化教学教研组织形式,推动国家平台使用从数量规模向质量效能跃升。通过活动年系列活动,培育一支专业素质过硬的数字化人才队伍,形成一系列具有省域特色的数字资源和实践成果,建立一套以常态化应用为导向的教师数字应用能力研训体系,不断夯实教育数字化基础,助力青海教育高质量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二、重点任务

        (一)丰富育人场景。深化全域全员全流程对国家平台的本土化应用,推动教师备授课、课堂教学深化应用,组织中小学校特别是农牧区学校、乡镇小规模学校、教学点,利用国家平台常态化开展“双师课堂”,开齐开好国家规定课程。利用国家平台在线教研栏目,组织教师和教研员结合区域教研、校本教研开展网络教研活动。积极推进名师名校长线上工作室建设与应用,有效整合省域内数字化教研资源和教研力量,推广优秀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成果,支持跨区域、跨城乡精准教研帮扶。指导各地各校利用国家平台智能学伴、智能工具,记录学生学习数据,建立学生学习档案,支撑教师备课、课堂互动、作业批改、学生评价等,通过数字化助力扩优提质。

        (二)提升数字素养。对照《教师数字素养标准》,加大专题研修力度,服务教师专业成长。将国家平台纳入校本教学教研各环节,引导教师学习借鉴优秀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充分利用平台优质资源,丰富课后服务内容,深化课后服务应用,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拓展学生第二课堂,拓宽学科视野,开阔学生眼界。组织学校探索基于国家平台“习题库”资源的分层分类作业设计,提高学生学习效果、降低课业负担。充分发挥国家平台家校协同育人作用,有针对性向学生家长推送“家庭教育”学习资源,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学习、成长情况,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增强家庭教育的专业性和协同性,实现家校共育。

        (三)深化智能发展。积极和国内高水平教育数字化专业机构加强合作,研究探索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提升精准化分析、个性化学习、伴随式评价等教育数据服务能力。统筹推进青海师范大学和西宁市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试点建设,研究探索利用智能化教学设备、软件、平台和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开展教育教学。鼓励师生学习国家平台人工智能学习专栏相关知识,让师生在边学、边用、边玩中感受人工智能的魅力和乐趣。支持推动教育部确定的我省6 所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建设,结合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试点,构建人工智能环境下的教学组织方式,加强教与学过程的数据分析,探索校级层面系统推进人工智能和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模式和方案。

        (四)拓展共享资源。建立资源建设长效机制和激励机制,深入挖掘包含德育、劳动教育、课后服务、教师研修、家庭教育等在内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组织各地结合地域文化特点生成汇聚一批红色资源等特色资源,推动对口支援地区与我省建立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持续丰富省级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充分发挥数字化对读书行动的支撑作用,利用国家智慧教育读书平台、中国语言文字数字博物馆等数字阅读资源平台,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多读好书、常读常新,培养读书兴趣,拓展知识眼界。稳步推进省级智慧教育平台建设,打通省域内平台、应用与资源之间的联结通道,逐步形成国家、省级、市(州)、 -5-县(区)、学校五级贯通的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平台服务教育教学的能力,打造青海教育数字基座。

        (五)完善发展路径。系统梳理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服务、评价等业务数据,探索建设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和学生“一张表”。分级遴选培育“专家型+骨干型+胜任型”三支队伍,推动所有学校均具备应用带头人和技术明白人。鼓励各地各校积极开展国家平台创新应用实践研究,围绕国家平台应用场景丰富教学实践案例,通过试点引路等方式深化国家平台多场景应用。逐级开展国家平台管理员再确认工作,定期发布各地各校国家平台应用情况,为深化国家平台应用打好基础。利用学校现有智慧黑板、电子屏、校园广播、电子班牌等设施设备,播放国家平台上优秀的思政教育、安全教育、传统文化等资源,开展消防、地震预警应急逃生演练等活动,丰富国家平台应用场景。

    三、重点活动

        围绕活动年五项重点工作任务,省级重点开展以赛事活动、课题研究、案例选树、教师研训等为主要内容的10 项活动。

        (一)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应用典型案例征集评选

        组织各地各校基于国家平台九大应用场景、十大模块,积极探索在助学、助教、助管、助研、助评等方面的新模式新路径,总结凝练推广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取得明显成效的创新思路举措,示范带动全省应用水平整体提升。

        面向对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校

        活动时段:1-5 月 

        责任单位:省电化教育馆 

        (二)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应用说课比赛

        组织各地各校通过说课比赛,将国家平台应用有效融入到备授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课后服务、教学研究等教学全过程和多场景,为促进平台与教学的深度融合提供应用示范。

        面向对象:中小学校 

        活动时段:2-6 月 

        责任单位:省电化教育馆 

        (三)教育数字化应用课题研究

        组织各地各校着眼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新目标和新趋势,坚持教育问题研究与教学实践研究并重的原则,重点围绕国家平台应用研究等主题开展课题研究,探索教育数字化赋能我省基础教育扩优提质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面向对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校

        活动时段:2-12 月 

        责任单位:省电化教育馆、省教学研究与教师发展中心

        (四)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

        组织各地各校通过全省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引导广大教师认真观摩借鉴国家平台优质课件、微课、教学案例等资源,调动教师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创造性,持续提升数字素养和数字化教学应用能力

        面向对象:中小学校 

        活动时段:2-12 月 

        责任单位:省电化教育馆 

        (五)基础教育精品课遴选活动组织各地各校在深入研究课标、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学习借鉴国家平台优质精品课程资源,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技术手段有效融入课堂教学,遴选一批基础教育精品课,推动数字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育教学能力。

        面向对象:中小学校、特殊教育学校

        活动时段:8-12 月 

        责任单位:省教学研究与教师发展中心、省教育技术装备中心、省电化教育馆

        (六)中小学课后服务质量提升活动组织各地各校利用国家平台习题库资源,结合区域、校本习题库,开展分层作业设计活动。依托国家平台线上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等优质资源和当地线下资源,大力开展社团、第二课堂、走进自然等活动,推动家校社协同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面向对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校

        活动时段:3-12 月 

        责任单位:省电化教育馆、省教学研究与教师发展中心、 省教育技术装备中心

        (七)中小学教师“双素养”提升活动靶向实施数字化应用种子教师、人工智能种子教师、管理指导团队人员等系列培训,开展好国家平台寒暑假教师研修,不断提升中小学教师学科素养、数字素养及教学实施能力。

        面向对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校

        活动时段:5-12 月 

        责任单位:省电化教育馆

        (八)在线教研活动 利用国家平台在线教研、教研群等功能,引导教师学习借鉴国家平台优秀教学设计、课例、讲座等,常态化开展观摩听课、教学研讨、学习研修、协同备课等在线研修活动,提升学校教研水平。 

        面向对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校

        活动时段:4-12 月 

        责任单位:省教学研究与教师发展中心

        (九)视频资源评选活动

        组织各地各校结合青海特有地理资源、历史人文等,围绕学校教育教学以及生态文明高地建设、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校园文化创建等内容,创作具有本地特色的数字资源,为国家平台资源建设贡献青海力量。 

        面向对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校 

        活动时段:3-11 月 

        责任单位:省电化教育馆

        (十)青少年读书活动 

        组织各地各校利用国家智慧教育读书平台、中国语言文字数字博物馆等数字阅读资源平台,开展经典诵读、读书分享、阅读征文等青少年读书活动,培养学生读书兴趣,提升文化素养和阅读能力,有效助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推广。

        面向对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校

        活动时段:3-11 月 

        责任单位:省教育技术装备中心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注重实效。各地各校要深刻认识到国家平台深度应用是破解当前区域教育短板的有效手段,将活动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和区域教育扩优提质的重要抓手,深入挖掘数字化手段在推动边远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新模式、新方法,确保国家平台深化应用取得实效。

        (二)强化指导,补齐短板。各地要加强国家平台深度应用指导团队和技术服务保障团队建设,帮助指导师生依托国家平台常态化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及时解决遇到的困难问题。要立足教情学情实际,统筹把握常规应用、创新应用的关系,借力国家平台资源和功能,有效解决区域、学校教育面临的实际困境和不足。

        (三)健全机制,激发动力。各地各校要对照活动年重点任务,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工作方案,细化工作措施和责任分工,做好服务保障,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有力推动国家平台深度应用。将国家平台深度应用纳入学校教学管理基本要求和教育质量评价重要内容,加强对国家平台深度应用工作的督导评估。

        (四)做好总结,挖掘典型。各地各校要深入挖掘提炼活动年经验做法,11 月底前报送活动年情况总结。要建立健全激励考核评估机制,将国家平台应用的典型案例和成果作为年度考核、评优晋级的加分项目。省教育厅将对活动优秀单位给予通报鼓励,并大力宣传推广成果。


公司官微
业务合作
深圳市慧教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15044379号 WISJAO © 2013,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