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电子系博士后、中国教育学会智能化语言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 董 明
今天我就结合我的工作经历和我的所知,汇报一下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相结合产生的运用和一些变革改进,跟在座的各位老师、同行等做分享、交流和学习。
谈到信息技术,就不得不谈到大数据。马云说过:我们的IT技术将要被数据技术所代替。到底什么是数据技术?我从四个方面来解释:第一是数据量大;第二是种类多;第三是价值密度低;第四是数据服务快。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多的大数据,是因为IT行业不断发展变成的结果。大数据本身会形成一个数据的藏储,数据的更新、挖掘和存储的技术。大数据和教育是相结合的,是对我们的教学、学习、管理和评价等环节的一系列数据化,包括对数据流进行优化、构建等。其实,数据化的点也是一个数据的流场,因为互联网的技术它具有一个天生的、没有定义性的特点,所以业内大家都公认是最有效、最有力的武器。
我今天尝试从这么一个视角,对于信息技术做介绍和解读。首先,是广播教学视频。视频教学课程大家都比较熟悉,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广播电视大学归录我们视频教学的一个过程,演变到现在的话,从光盘视频到我们的网校,然后开始出现微课,并逐渐出现在教学中。微课就是一个短小精悍的课程,一般情况下微课只是阐述一个知识点、一个公式、一个定义,非常短的一个数据,以教学应用为目的。微课的出现符合认知、构建的演变。
我们的传统教学是老师在上面教,学生在下面听课、学习,然后布置作业,学生回家复习巩固。翻转课堂是反过来的,先是学生在家看视频进行自学,到学校后就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提问,然后相互讨论、交流意见,通过巩固内化,最后讲述自己的观点。老师就由原来的讲授者变成了课堂的研究组织者,把学生变成了课程的主角,自主完成学习。这样,就更符合教育认识的规律,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这样的学习,印象会非常深刻。
这里跟大家谈到的这些课,就是信息化技术促进教育形式变革的明显例子。如果从数据的角度来看,对教育的运用,对教学、学习、管理、象形和环节的数据化,以及对于数据流的优化、构建和再造等技术的融合,技术是服务于教育,是促进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关键。